第五十八章 千里追踪(1 / 2)

大明官途 高月 1830 字 29天前

大明王朝建立之初,元朝汗廷虽然退据漠北,但实力犹存,史称北元,与大明保持对峙状态,并时时有恢复对中原统治的意图。

对此,大明皇帝朱元璋诉诸武力,欲一举歼灭北元政权,先后数次北征,大大削弱了蒙古军事实力,然而朱元璋也知道,这离彻底消灭蒙古势力还差得很远。蒙古的军事力量虽然在元朝后期一度衰败,但是一旦回归草原,蒙古人很快就恢复了昔日剽悍勇武的素质,再次表现出吃苦耐劳、能征惯战的特点。

同时,明军尽管三五次深入北方作战,可是由于后勤、生活习惯诸方面原因,并未能永久占据草原地区,蒙古终始是明王朝的巨大威胁,在通过战争征服不了蒙古的情况下,朱元璋改变了策略,从洪武中后期开始进行全面防御布置,朱元璋先后封次子、三子和四子为秦、晋、燕三王,协同北地大将军共同防御蒙古。

洪武二十一年,大明王朝和北元政权爆发了著名的捕鱼儿海战役,朱元璋命蓝玉为主将,在锦衣卫探到元帝脱古思帖木儿在捕鱼儿海的情报后,蓝玉率十五万大军日夜兼程,在捕鱼儿海大败元军,北元皇帝脱古思帖木儿与太子天保被蒙古别部首领也速迭儿所杀,这一战役,使北元在军事和经济方面的损失惨重,北元皇帝直接拥有的财富以及直接指挥的军队全军覆灭,北元和明朝之间的形势发生了急剧的变化,震动了整个漠北草原,这一战役同时也奠定了蓝玉在大明军中的领头羊地位,他由此被封为凉国公。

但也在这一战役中,蓝玉的骄奢淫欲激起了朱元璋的不满,又经过两年的准备,洪武二十三年,朱元璋放弃了蓝玉为将,而命四子燕王朱棣率十万大军再次出征北元丞相咬住和太尉乃儿不花,三子晋王朱-和征虏前将军颍国公傅友德等皆听其节制。

五月,步步为营的明军已深入草原,欲觅元军主力决战。

一望无垠的草原上,天空万里无云,旺吉河畔绿草如茵,一群群绵羊如天上白云落地,在河边啃食青草,几个放羊娃躺在河畔悠闲地晒太阳,忽然,草原上响起了隆隆的马蹄声,大地都仿佛震动起来,几个放羊娃吓得爬起来,向远方望去,只见一条黑线出现在天尽头,越来越近,黑线变成了一条遮天蔽日的黑布,“是骑兵!”几个放羊娃吓得拼命赶羊。

骑兵却慢慢地停了下来,这是一支三万人的明军骑兵队,连着辎重车队,延绵十几里,行至旺吉河边,大军停止前行,从队伍中出来两名明军大将,当先一人约五十余岁,老当益壮、威风凛凛,他正是这次北征担任副将的颖国公傅友德,从一月底出征以来,他们步步为营连战连胜,已经歼敌一万余人,但遗憾的是他们始终没有能找到北元军的主力。

傅友德打手帘凝视远方片刻,便回头对身后的另一名明军大将道:“殿下,大军行军已有半日,不如稍歇息片刻。”

另一名明军大将约三十出头,身材高挺、相貌英俊,身着金盔银甲,胯下白马,手执一根亮银枪,他便是晋王朱纲,虽然他在此次出征中也和傅友德一样担任副将,但他是亲王,地位明显要比傅友德要高,近四个月的出征,他也有些疲惫不堪了。

朱纲催马上前,眉头一皱道:“颖国公,漠北之大何止万里,咱们这样走下去几时才能遇到元军主力?”

傅友德苦笑了一声,他们这次的任务是歼灭元丞相咬住和太尉乃儿不花的五万骑兵,已经四个月了,可他们影子都没看见,若这样班师回去,皇上怪罪下来谁又担当得起。

“这都怪老四,非要步步为营,携带大炮辎重,蒙古人行马如飞,怎么可能赶得上他们。”朱纲口气中有了怨气,从出兵开始他就主张轻兵简行,以快制快,可燕王坚决不肯放弃火炮,步步为营虽然稳妥,但在机动灵活的蒙古骑兵面前却屡失战机,已经四个月了,明军已成劳兵之态。

傅友德却没有作声,他其实是赞成燕王的战术,明军最犀利的就是火炮,若以骑兵对决,明军未必是马上强悍的蒙古人对手,舍其长而取其短,未必明智,他见晋王有些怨言,知道明军已到强弩之末,这种情况不能再强行军,必须休息好保持足够的体力和士气,否则,被北元军突然偷袭事态可就严重了。

不知为什么,傅友德对燕王有一种出乎寻常的信任,他隐隐感到燕王仍然在把握着局势,胜算无遗。

“既然傅将军主张休息,我也没有意见。”朱纲向后一摆手,“传令大军就地驻营。”

明军欢声雷动,纷纷下马休息,工程兵开始搭建营帐,朱纲又催马上前,望着远方道:“傅将军,你说燕王的消息什么时候到?”

“快了吧!估计就在这两天。”

傅友德话音刚落,忽然有士兵大喊:“傅将军快看,好像燕王传令兵到了。”

远方果然出现了一队骑兵,渐渐奔近,是明军的传令兵,传令兵驰近,翻身下马半跪行了一军礼,高声禀报道:“燕王手令在此,请傅将军、晋王殿下过目。”

一名士兵上前接过手令,呈给傅友德,傅友德却不敢先拆,转身给了晋王,朱纲打开命令,匆匆看了一遍,他沉思了片刻,嘴角微微露出一丝笑意,“好一个老四,果然有点本事。”

他把信给了傅友德笑道:“看来是我错怪燕王了,他早就胸有成竹,我同意他的方案。”

傅友德看了一遍手令,眉头不由皱了起来,方案倒是不错,就是手段太过于毒辣了,但燕王是主将,他不敢不从。

“好吧!”傅友德叹了口气,“我们就照燕王的命令行事,调头南下。”

五月,宣化一带的春色格外灿烂浓郁,迷人的春天在这片土地上慷慨地散布着芳香的气息,这一天傍晚,血红的夕阳映照在燕山的群山丛中,昏鸦暮归、旅客行色匆匆,寻找着夜宿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