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外交归外交(1 / 2)

国策 闪烁 2699 字 8天前

座玉刚介绍完外交情况后,会议才进入率题。……

虽然涉及军事问题,但是负责介绍情况的并不是裴承毅。事实上,从年当选国家副元之后,裴承毅就不再过问军队里的具体事务。随着袁晨皓在力曰年初以陆军参谋长的身份兼任总参谋长之后,裴承毅更是做起了甩手掌柜,只负责总体方略。琐碎事情一律交给总参谋部与国防部。按照共和国的军事机制,在军队里唱主角的绝非袁晨皓一人。而且他一个人也做不完所有事情。6月底,颜靖宇在离任之前,按照裴承毅的意思,提拔了杨少勇等一批由裴承毅亲手带出来的年轻将领。正是如此,到7月底,裴承毅走马上任时。这批将领已经熟悉了工作情况,担起了重担。

也就是说,在裴承毅宣誓就职之前,共和国的军事力妾就在他的掌控之中了。

当然,这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这里涉及到了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即袁晨皓这一批年纪在田岁以上的高级将领在共和**队中的地位。

众所周知,袁晨皓算不上裴承毅的嫡系手下。从关系上看,袁晨皓是由项铤辉一手提拔与栽培的。除了年纪比裴承毅成名比裴承毅晚之外,其他方面前与裴承毅没有太大的差别,两人更像是“师兄弟。”而非“上下级”。正是如此,印度战争之后,裴承毅被迫离开总参谋部,过了几年“隐姓埋名。的生活。袁晨皓却在南亚战区八面威风。大有长江后浪推前浪的架势。

当时就有人认为,裴承毅与袁晨皓的合作关系维持不了多久,要么在裴承毅再次复出的时候、要么在袁晨皓一鸣惊人的时候,两人就会分道扬镀。其中一人将成为共和国历史上不世出的良将,另外一人注定要倒在历史的车轮之下。

虽然实际情况并非如此,裴承毅再次复出,而且在中东战争期间成为中流砥柱。袁晨皓并没受到太大影响。反而成就了新的功业,但是谁都知道,中东战争之后,裴承毅与袁晨皓确实分道扬镀,一个致力于政治成就,另外一个则在军队内加固根基。问题是,军事是政治的延续。军队也就是政治家手里的工具。由此可见,裴承毅与袁晨皓的矛盾不但没有因此而化解,反而愈演愈烈,甚至有人认为,两人的矛盾变得不可调和的时候就将改写共和国的历史。

在力口年底,美国多家情报机构与多家咨询机构就做出判断,随着裴承毅在共和国政界的影响力日益提升,而袁晨皓在共和**队中的地位迅提高,在冶年、年与曰年,共和国均存在爆政治动乱的可能性,其中冶年与曰年的风险最大,又以曰年为最。果真如此。美国必须充分利用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起草相关报告的美国战略专家中,甚至有人认为,这是美国在引世纪击败共和国的唯一机会。

正是如此,从躬耸开始,美国情报机构就把袁晨皓当成了主要“工作对象”。

根据军情局掌握的情报,仅在皿年之前,四就3次试图策反袁晨皓。甚至不惜通过栽赃嫁祸的方式,让袁晨皓叛国。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生在。石年、袁晨皓家人牵扯其中的“广州瑞兴公司商业贿略案如果不是军情局早有部署。掌握了田一手策刮该案件的相关证据,即便袁晨皓不会因此叛国,也会在当年宣布退役。总而言之,美国的情报机构为了达到目的,几乎到了不择手段的地步。

当然,美国的矛头不仅仅对准了袁晨皓,也对准了裴承毅。

毖年换届选举之前,社会上就出现了裴承毅与共和国各大军火企业关系密切,与蔺氏家族有私下往来的谣言。幸亏军情局提前做好部署。并且得到了颜靖宇的支持,在历年底就进行了针对性的宣传,不然裴承毅要想在年成为专门负责国家安全事务的副元,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问题是,不管有没有外来因素,裴承毅与袁吴皓的矛盾摆在那里,没人可以否认。

实事求是的讲,这不是裴承毅与袁晨皓的矛盾,而是新老两代军人的矛盾。

虽然早在旧年前,裴承毅就离开军队,以政治家的身份参与国政。并且在任职国防部长、安全副总理与国家副元期间,表现出了一位优秀政治家所应具备的全部才华,但是在很多人眼里、特别是在共和**人眼里,裴承毅的第一身份还是共和国的头号战将,是那个率领共和**队南猛的战、未尝败绩的常胜将军。如果硬要以政治家、军事家来确定裴承毅的身份,那就显得过于牵强了。不管怎么说,谁也不能否认裴承毅在军人心里的地位、以及在军队里的影响力。甚至可以说。除了开国元勋之外,裴承毅是共和国历史上,最得军人支持的国

如果一定要给裴承毅在军队中确定一个位置,那么他肯定是项铤辉的接班人。

虽然有人认为,裴承毅在军队里担任过的最高职务也只是总参谋部作战处处长。根本比不上项铤辉,甚至比不上林啸雷,但是客观的讲。即便裴承毅没有当过总参谋长。在出任国防部长之后,他的地位已经过了总参谋长。如果算上军事改革的影响,即总参谋部由独立军事指挥机构降级为国防部下面的军事机构之一,而且完成这一改革的正是裴承毅,那么裴承毅在共和**队里的地位不但过了林啸雷,甚至过了栽培他的项铤辉。因为做这些事情的时候,裴承毅的要身份是国防部长,所以很多人将军事改革算在了他的政治成就里面,没有想到这也是军事成就。

既然裴承毅是项铤辉那样的军事统帅,他就得培养一批嫡系部下。

如同当年项铤辉不顾彭茂邦的反对,重用裴承毅等一批年轻军官一样。在离开军队之前,裴承毅就着重培养了一批年轻军官,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正是杨少勇、胡荆安、龙宏恩等一批参与过印度战争,而且在此之后跟随柚南猛的战的年轻将军。与袁晨皓相比,这些年轻将领的最大特点就是与项铤辉没有直接关系。拿杨少勇来说,虽然在印度战争期间,项铤辉仍然是总参谋长。但是将他调入总参谋部,而且安排到前线司令部的不是项铤辉,而是裴承毅。正是如此。杨少勇这批年轻将领,才算得上是裴承毅的嫡系部下。

问题是,裴承毅的一些作为却让人很不理解。

直到年,成为专门负责安全事务的国家副元之后,裴承毅也没有重点提拔杨少勇等人,甚至让跟随他力多年的东方闻离开国防部,到副元官邸做了个。普通秘书。虽然有人认为裴承毅是在借此避嫌,毕竟作为国家二号领导人,在颜靖宇不太精通军事,与军队关系不太密切的情况下,如果裴承毅着重栽培手下,不但会引起颜靖宇的猜忌,还会受到众多政府官员的反对。

但是当时颜靖宇已经认定裴承毅是共和国的下一任国家元,并且在众多场合表示支持裴承毅的任何决策。不然裴承毅搞的军事改革也不会顺利收场,因此并不存在来自颜靖宇的阻力。

根据当时的情况,最大的问题很有可能就在袁晨皓的身上。

众所周知,林啸雷之后,总参谋长已经名存实亡,总参谋部的大权上交国防部,几个职能处长的权力郗过了总参谋长。也就是说,从刀口年开始,袁晨皓就成了总参谋部的一把手。由此可知,如果裴承毅在安全副总理与国家副元的位置上大力提拔嫡系部下,必然会打压袁晨皓,导致两人彻底决裂。只要裴承毅还是一个有大局观,而且事事以大局为重的人,他就不会在这个时候动袁晨皓的蛋糕。

事实上,裴承毅不但没有动袁晨皓的蛋糕,还处处为袁晨皓着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