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6章 人多的优势(1 / 2)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无中间,无儒术。

蔡京白时中王仲陵纷纷愣了一会儿,一时间卡在这“中间儒术”二词之间,有些反应不过来。

“无中间,无儒术……”

蔡京喃喃念了几遍,突然眼中一亮,恍然大悟,道:“妙极,妙极,这个标题真是太妙了。”

白时中王仲陵也都反应了过来,纷纷点头称赞。

三人行必有我师——这是儒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思想,要不耻下问,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也正是因为如此,儒学才能霸占汉人两千年思想。

任何儒生都不能反对这个思想。

无中间,无儒术——中间是一个相对词,没有中间,那么就肯定没有两边,李奇此话的意思其实是指没有边上这两个人,那就没有今日的儒术。

那么反过来说,独尊儒术,就是儒术的自取灭亡,你们这些儒生打压其它学派,就是在反对儒术,此乃本末倒置之举。

这就是武侠小说中的“以彼之道,还施彼身”。

别小看这简简单单的几个字,里面的学问可大着了,就连蔡京白时中这等文坛大家,都是细细琢磨了一番。

蔡京思索半响,捋了捋长须,哈哈道:“李奇之才,非书中所有啊!”

这可以说是非常高的赞赏了。

李奇淡然一笑,谦虚道:“太师过奖了。”

蔡京摆摆手,道:“此番论题一出,必定会掀起新的一轮舆论风波,而且仅凭这一句话,我们就已经立于不败之地了。”

说着他又向李奇询问道:“儒术居中,这老夫能够理解,但不知边上二者又是谁?”

李奇道:“墨学和法家。”

白时中点点头道:“先秦时候,百家争鸣,其中儒墨道法四大学派最为强势,道教在我朝一直都是长盛不衰,若是墨法二家也能成长起来,那真是回到了百家争鸣。”

蔡京摇头一笑。

白时中好奇道:“太师摇头,莫不是我此言有失。”

蔡京道:“其实法家已经成长起来了,随着立法院的出现,法家都不用我们出手,很快就会成长起来,至于能到什么高度,就看立法院在朝中的地位了。”

蔡老货就是蔡老货,这姜还真是老的辣呀!李奇心中感慨了一番,道:“太师说的不错,其实先秦时代,在商鞅等法家人士的提倡下,曾短暂的出现过一个以法治国的时代,只是汉朝之后变成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王仲陵道:“那时候法家的确是盛极一时,‘缘法而治。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君臣上下贵贱皆从法。法不阿贵,绳不挠曲,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等等,皆可说明。”

蔡京叹道:“只是法家有违帝王之术,故此衰退也在情理之中。”

这一语就道破天机。

封建时代终究还是皇帝最大,不是哪个学派,学派的兴盛与帝王思想有着莫大的干系。

李奇一听,就明白了蔡京的意思,蔡京无非是在提醒他,以法治国可以,以法治君可就行不通了,道:“太师请放心,我会谨记这一点的,不会再让历史重演。”

蔡京呵呵道:“这老夫自然知道,老夫最为欣赏你的一点,就是懂得变通。老夫不放心的乃是李纲和那立法院第一任院长毛舒。”

王仲陵道:“李纲此人刚正不阿,倒是有可能步韩非子等人的后尘。”

李奇笑道:“三位小觑李纲了,此人虽然刚正不阿,但是他深通为臣之道,他对其他人是刚正不阿,但是对皇上又是另一番姿态了,至于毛舒么,呵呵,此人就更加会变通了,否则我也不会提议让他来做这立法院院长。”

儒法之争是避不可免的,儒讲究的是道德至上,法只是道德的产物,但是法家却是提倡以法治国,律法至上,这是两种相互依存又相互对抗的思想。

但是到后面,儒术开始迎合帝王思想,而法家却与帝王思想渐行渐远,儒法之争从先秦一直延续到汉朝,最终儒术还是胜利了,这也就奠定了华夏后面两千年的基本思想。

但是法家不跟墨学一样,一蹶不振,其实法家一直都存在,毕竟国家是有律法的,像唐太宗王安石等人都是较为提倡法家的,遵从儒法二家并行治国,不过儒术始终压制着法家,这只是因为法家思想跟帝王思想不能完全相向而行,没有哪个帝王会在自己头上扣上一顶律法的帽子。

但是立法院的出现,立刻成为了法家的一个标志性制度,这肯定会带动新一轮的法学狂潮,但是这一次是由李奇来主导的,他可不会傻到拿律法去跟皇帝作对,这就是在找死,没什么其他可讲的。

蔡京等人听得李奇这么说,倒也放心了不少,这律法和帝王之间一定要有一个平衡点,偏向任何一方都可能会出现大乱。

蔡京点点头道:“如此看来,这法家的代表人就不用再去找了,李纲毛舒二人最为合适。”

李奇点头道:“我也是这般想的。”

“至于墨学么?”

蔡京望向王仲陵,道:“仲陵啊,这就辛苦你了。”

王仲陵谦虚道:“仲陵尽力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