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4-02-1420:04:47902.第902章弱肉强食
这是一个比较简单的恒星系,只有一颗恒星,而且质量更太阳差不多,大概是太阳的一点五倍。在恒星四周,有十二颗行星,其中七颗是体积巨大的气态巨行星,位于轨道内侧的是五颗固态行星。此外,还有二十七颗矮行星,以及三条由大行星崩溃后形成的、每一条内都拥有上百万个天体的矮行星带,以及大量拥有大椭圆轨道、公转周期在几百年到几千年之间的彗星。七颗气态巨行星都有数量众多的卫星,而五颗固态行星中,除了最靠近恒星的那一颗,另外四颗都有卫星。
虽然比太阳系大得多,但是这个恒星系的基本构成与太阳系相差不大。
在这个恒星系里,智慧文明的发源地是由内到外的第四颗行星。
这颗行星的体积大约是地球的两倍,质量是地球的一点五倍,海洋所占的面积达到了行星表面积的四分之三,被海洋包围的陆地总共有四块大陆,还有数量众多的岛屿。大气层的厚度比地球薄一点,只是足够挡住强烈的阳光,留住阳光带来的热量,而强大的地磁场也足够保护行星上的生命。
显然,这是一颗与地球非常相似的行星。
不同的是,这颗行星有三颗卫星,最大的一颗与月球差不多,另外两颗都很小,大约只有前者的三分之一。
这个差别,使得行星的生态系统变得更复杂。
关键就是,三颗卫星产生的『潮』汐引力让行星上的环境变化更加剧烈,对生命的自然进化所起到的推动作用更加明显。为了适应多变的环境,这颗行星上诞生的自然生命都需要进化出更加强大的生命力。更重要的是,在生存竞赛中,智慧起到的作用比体能更加重要,因此进化出了更高级的智慧生命。
这个智慧文明,在自然进化阶段就比人类强大。
当然,从文明本身来讲,这个智慧文明的文化也与人类文明截然不同,其群体意识远远超过了人类。
从进化学的角度来看,这是必然的结果。
对任何一个物种来说,生存环境越是复杂,个体能力的价值就越低,因为任何个体都不可能超越群体。此外,群体生活所产生的复杂社会关系,正是产生高级智慧的基础,也是推动智慧进化的主要动力。即便以地球上的生物为准,群居动物的智慧都要高于独居动物,而且群体越大的动物,进化出的智慧越高。人类能够成为地球上唯一的智慧生命,就与复杂的群体社会有很大关系。决定群体社会关系的,主要就是环境,即越是复杂的环境越容易产生复杂的群体社会关系。
在自然进化阶段,这个文明就进化出了第六感官,而且成为了主要交流手段。
当然,这未必是好事。
原因很简单,一个对内高度透明的群体,必然导致个体的价值降低,也就必然使得个体突变的价值降低,而任何一个物种在进化的过程中,个体突变都拥有不可或缺的重要『性』,甚至可以说是进化的基础。
结果就是,这个智慧文明在自然进化阶段产生了极为辉煌的科学技术,却迟迟没有能够进入自我进化阶段。
当然,在进入自我进化阶段之后,进化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其实,在进入自我进化阶段之后,所有智慧文明的进化方式都大同小异,即通过自我完善不断的增强文明的实力,适应不同的生存环境,并且通过这样的方式,达到推进自我完善的目的,由此形成良『性』循环。
人类也不例外。
也正是如此,自我进化成为了所有智慧文明的分水岭,成为衡量智慧文明实力的最基本因素。
能够自行进入自我进化阶段的智慧文明,都可以看成是高级智慧文明。
那些没有能够自行进入自我进化阶段,而是在大文明的智慧个体到来,甚至在得到了大文明智慧个体帮助之后才进入自我进化阶段的,显然就是低级指挥文明,而人类正是这样的低级智慧文明。
所幸的是,只要跨过了这个分水岭,那么高级与低级就没有实质『性』的区别了。
诞生在这颗星球上的,也是一个低级智慧文明,而且比人类文明还要低级,因为它没有遭到外来入侵。关键就是,其创造者没有在其他微宇宙里创造出智慧文明,也就没有让这个仅有的智慧文明遭遇入侵。如果人类文明也没有遭遇入侵,那么在阿利到来前,同样处于自然进化阶段。
在大文明的智慧个体到来之后,这个智慧文明才进入自我进化阶段。
也正是如此,这个智慧文明还没有走上对外扩张的道路,甚至对所在恒星系的开发也很不彻底。
到目前,这颗行星依然是这个智慧文明的唯一家园。
虽然在此之前,这个智慧文明就发展出了航天技术,到三颗卫星上建立了基地,甚至开始开采卫星上的资源,特别是最大那颗卫星上的能源,以满足文明的发展需求,并且到邻近的行星上建立了科研基地,开始探索改造其他行星,在其他行星上创建生态圈,把其他行星改造成新的家园。但是这些活动仅限于科学探索,母星仍然是其唯一的生存家园,而且所有在其他星体上建立的基地都离不开母星。即便在进入自我进化阶段之后,这个智慧文明也没能飞出母星。
在这个智慧文明的一千多亿个体中,有大约一千亿生活在母星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