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黄部落在若水之战后,两大部落攻守之势发生了转换。
经过数万年发展,黄河流域的人族修士已经将近千万,炎帝部落身为人族顶级世家,拥有人口五十亿,修士百万,势力之强,堪称第一。
与实力相对应,炎帝部落的地盘也十分广袤,占据了一千多个山峰的地域,相较于黄帝部落仅仅积水流域五六个山峰的地盘,可以说是一个庞然大物。
可是地盘大了,需要驻防的修士也就多,因此,进攻黄帝部落的三十万修士大军,已经是炎帝部落可以动员的机动力量的极限。
若水一役,三十万修士全军覆没,没有个几千年,炎帝部落再也组织不起一支可以进攻的修士大军。
而黄帝部落刚好相反,经过三万多年的发展,皇帝部落人口刚刚超过十亿,修士数量多达三十多万,却局限于姬水流域一地,可以说,姬水流域已经被黄帝部落开发到了极致。
若水之战后,黄帝部落的三位散仙(官职三少)率领早就准备就绪的五万修士大军开始反攻眼底部落,很快就占下了十余座山峰的地盘。
黄帝并没有趁机扩大战果,反而是命三位真仙带着五万大军九弟驻扎布防,然后由帝颛顼开始组织移民事宜,将黄帝部落的凡人向新占下的地盘迁徙。
黄帝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他要消化这一战的收获。
修士之间的战争,往往是气运之争,每一位修士能踏上修炼道路,皆是有大气运的幸运儿,炎帝部落损失三十万把修士,这么庞大的气运至少有三分之一被黄帝部落的修士获得,如果黄帝执意继续开战,这些修士凭借抢夺到的气运,在一段时间内绝对能获得更大的战果,但是等这批修士陨落,能不能守住这些战果,那就存疑了。
黄帝命这些修士闭关修行,正好可以将气运转化为自身的实力,凭借气运之助,这些参战修士完全可能多渡过一两次天劫。
事实正如黄帝所料,经过数千年的修养,黄帝部落的真仙数量超过了十人,这新增的真仙,无一例外,玩不都是参与了若水之战的修士。至于若水之战的三位指挥官魃、帝颛顼、帝窖三人,则全部晋升太乙天仙。
现在黄帝部落拥有四位太乙仙人,十一位真仙,和炎帝部落的实力更接近了。
炎帝不是不知道黄帝的谋算,但是他无可奈何,他在若水一役之后,便命部落收缩,希望吸引黄帝部落大军扩张,以空间换时间,延误黄帝部落修士修行,可是他没有想到,黄帝竟然能够忍着扩张地盘的诱惑,强行压制部落的主战派。
所以炎帝只能眼睁睁的看着黄帝部落发展壮大。
炎帝神农感觉很无奈,他个人喜欢战斗却不喜欢战争,在炎帝部落里,各种专长的修士都有,比如说,他有三个儿子鼓、延、殳,合力将‘钟’‘鼓’等修士法宝转化成凡人都可以享受的乐器,殳还制作了箭靶,可以让人不用通过狩猎战争就能提升箭术。
炎帝神农尝遍百草,为人族寻找可以食用和药用的植物和灵植,故而炎帝部落普遍以农耕为主,炎帝部落的修士亦擅长种植灵植。
种植业需要周期性的劳动,任何一个例外都会影响到收获,所以炎帝部落是一个非常向往和平的部落,相应的,平和的道心也是炎帝部落修士最流行的一种道心。可以说,正是因为有炎帝部落,所以人族的文明向前前进了一大步。
可是炎帝部落偏偏不盛产战士,擅于争斗厮杀的修士极少。
黄帝部落正好相反,黄帝部落提倡“修德振兵”,以游猎为主业,凡人与野兽厮杀,修士与妖兽搏杀,部落中的战士型修士极多。
正因为如此,才会出现魃一个人击败炎帝部落三位真仙,魃、帝颛顼、帝窖三位真仙借助阵法击败炎帝部落两位太乙,十几位真仙的事情。
炎帝很不适应这种统帅式的领袖身份,他更喜欢的是首领之间的对决,以首领之间的胜负来解决问题,可是炎帝身为大罗,实在没有理由向黄帝出手,所以只能以统帅的身份和黄帝对决,这种以短击长的对抗让他很难受。
若水一战,让炎帝神农看到了自己部落的短处,为了和黄帝部落抗衡,炎帝决定拉拢外援。
炎帝这边还没有动作,黄帝就已经先一步行动了。
黄帝广邀人族各大家族会盟于轩辕之丘,很多人族家族派出本族的实权人物前往会盟,在轩辕之丘,大大小小上百个家族以部落的名义加入黄帝阵营,黄帝部落联盟正式成立。
炎帝虽然慢了一步,但是他乃大罗强者,号召力远胜于黄帝,亦组建了一个势力更大的炎帝部落联盟。
两大部落联盟经过两万多年的磨合,完成了整合,两大阵营,近三百万修士齐聚阪泉之野,不周山天灾之后,人族最大规模的一场内战爆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