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卷 第三〇六章 以武制文(1 / 2)

张斌回到京城这一天并不是特殊的日子,但是,这一天对大明来说却至关重要,因为永兴帝朱慈烺采纳了太师卫国公张斌的建议,决定进行大明有史以来最重要的一次改制,将部分权力下放给内阁!

这次改制从形式上来说对大明以往的制度并没有做太大的修改,因为大明内阁从洪武朝开始就有了,并非永兴帝临时起意设置的一个机构,而且内阁协助皇上处理奏折也是一开始就有的功能,并非张斌为了揽权胡乱定出来的制度,严格来说这次改制就改动了一句,那就是将批红的权力下放给内阁。

当然,这批红权并不是一个无关紧要的权力,从实质意义上来说,批红权就代表了最终决策权,将最终决策权下放,这是大明历代皇帝想都不会去想的问题,就算如天启那样的糊涂蛋也只是默许魏忠贤代他处理政务,这个批红权他也没有说过要给魏忠贤。

朱慈烺之所以会答应将批红权下放给内阁主要还是被形势所迫,因为通过张斌的提醒,他已经意识到了,自己的确没有办法处理完越来越多的政务,难道活活把自己累死吗,这自然是不可能的。

他唯有想办法变通,而张斌提出下放批红权的建议之后又通过各种方法解除了他心中几乎所有顾虑,所以,他才会勉强点头同意了这个建议。

这天晚上,张斌也没有休息,因为接下来的改制对于大明来说太重要了,他必须考虑周全,同时也必须尽快把章程写出来,以免节外生枝。

内阁主政肯定比什么都由皇帝一个人说了算要好,这个他十分清楚,因为能进入内阁的都是在官场上摸爬滚打几十年的官场老手,论治国,他们肯定比一个关在紫禁城中完全与外界脱节的皇帝厉害的多。

但是,就因为他们太厉害,有一点就不得不防,那就是结党营私,蒙蔽圣听,胡作非为。

这种事在大明历史上出现的太多太多了,尤其是万历朝以来,浙党、齐党、楚党、东林党、阉党等等以掌权谋取私利的朋党层出不穷,大明都差点毁在他们手里,这点如果不做预防,那内阁主政不但不会让大明长治久安,反而有可能让大明迅速走向衰落,甚至是灭亡。

怎么防范这个问题呢?

张斌想了一晚上,终于想出了一个比较稳妥的办法。

这个办法,说简单一点就是以武制文,或者说用推举出来的勋贵来监督文臣。

大明自立朝以来分封的勋贵不知道有多少,光是洪武勋贵、永乐勋贵和永兴勋贵这三个比较大的群体加起来就不下百人,而这些勋贵享受这皇室赐予的尊贵地位和荣华富贵,对大明却没有一点作用,或者说,他们对大明的朝堂的一切几乎都没有什么发言权。

浪费这么多资源,养这么多勋贵,没起到一点作用,这样显然是极不合理的。

当然,让这些勋贵参与朝堂的管理也不行,因为他们大多在军方有强大的背景,而且大明所有屯卫几乎都归他们管辖,一旦让他们参与朝堂的权力斗争,那些手无缚鸡之力的文臣肯定不是他们的对手,到时候肯定会出现勋贵权势熏天,威胁皇权的情况,所以,这个口子不能开。

但是,让他们监督文臣就不一样了,他们没有任何执政的权力,但是大明的兴衰却跟他们有很直接的关系,大明一旦完了,他们的尊崇的地位和荣华富贵必然也跟着没了,他们的结局甚至会比平民百姓还惨。

所以,他们绝对是大明除皇室以外最不想让大明完蛋的人,让这帮人来监督文官,应该是最理想的,再奸诈的奸臣,再权势熏天的权臣对他们来说都是个屁,他们一个个都有强大的军方背景,能怕手无缚鸡之力的文臣吗。

这个最大的隐患解决了,剩下的问题就好办了,第二天早朝之前,张斌便写出了一个详细的章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