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四十三章 风吹草动(二)(1 / 2)

雄霸三国 凤鸣岐山 1295 字 5天前

公孙“明公,窃以为猜测公孙明之心思并不重要,真正的关键在于明公自身有何打算。”

郭嘉一直默默地听着众人的议论,直到曹操点了他的名,这才不紧不慢地从旁行了出来,冲着曹操便是一拱手,一派从容淡定地给出了个答复。

“哦,此话怎讲?”

郭嘉此言一出,曹操的眼神瞬间便是一亮,似乎已想到了个中之关窍,只是朦胧间又觉得把握不住要害,略一迟疑之后,方才往下追问了一句道。“此事说穿了也不复杂,那公孙小儿刻意散播谣言,除了欲乱我军心之外,其实更多的是想试探一下朝廷的反应,以便埋下后招,此恰如弈棋中的试应手罢了,朝廷真若是闻风而动,只怕恰好正中此獠之下

怀。”

郭嘉自信地笑了笑,随口便给出了个解释。

“唔……奉孝之意可是以不变应万变么?如此倒也不是不行,只是贼军骑乘众多,兵行极速,若是不早作防范,却恐难抵贼军之攻掠,此又当如何是好?”

郭嘉都已将道理解说得如此分明了,曹操自不会听不懂,然则一想到幽州军那等攻掠如火般的战斗力,他又哪能淡定得了。“此事其实不难解决,关中那头只消以精锐之师死守潼关、夏阳两处,不给贼军偷袭之可能,足可阻挡贼军数十日之久,是时,朝廷自可从容集结大军赴援,另,再以长安为防御核心,修缮完备之防御工事,一旦两关有失,亦可以长安吸引敌重兵来攻,耗敌有生力量,而后朝廷再以重兵出击,破敌非难事,至于徐州么,当以广陵为第一道防线,拦阻江东之敌,再以逍遥津为第二道防线,如此,足可挡住江

东贼军之袭扰,北面可以济宁、莒县为防御核心,多设烽火台,一旦有警,周边各县之兵尽速集结两城之中,与敌据战,坚持到朝廷援军赶至应非难事。”论及谋略,哪怕这时代的杰出谋士众多,郭嘉也绝对能位列顶尖,奈何巧妇就算再巧,也难为无米之炊——在没有水师又乏骑军的情况下,曹营根本不具备主动发起进攻的能力,所能做的也就只有守御一

法而已,指望的便是公孙明会犯下大错,而这等可能性不是没有,只是概率实在高不到哪去,对此,郭嘉显然是心中有数的,但却并未说破,仅仅只是就事论事地给出了具体的谋划之安排。

“嗯……那就先这么定了也好。”郭嘉的谋划不可谓不稳当,可曹操却实在有些提不起精神来,没旁的,自陈留起兵以来,曹操在用兵时一向主张积极进取,哪怕是在守御之际,想着的都是如何集中力量发起进攻,无论在面对吕布还是袁绍时,都是如此,可自打遇到了公孙明,却令曹操狠有些个老虎吃天无从下嘴之感,几番大战下来,不单没能占到上风,还屡屡被幽州军打得个狼狈不堪,这叫素来心高气傲的曹操又如何能忍得下去,问

题是曹军的机动能力远不如幽州军,他就算再憋屈,却也只能是无奈地忍将下去了的……十月二十九日,与江东使节团的谈判都已进行了十数天了,却依旧没能达成一致,没旁的,公孙明好说话,可奉命与鲁肃等人谈判的徐庶却是没那么好说话了,双方围绕着配合以及利益分配始终纠缠不清

,对此,公孙明始终冷眼旁观,既不发表看法,也不接受鲁肃等人的觐见之要求,如此一来,谈判自是毫无意外地陷入了僵局。

“禀主公,许都急信在此,请主公过目。”郭嘉所料不差,与江东的结盟在公孙明心目中不过就只是个试探曹营反应的幌子而已,成与不成,根本无足轻重,公孙明自是懒得在谈判事宜上多费心思,所有事宜全都丢给了徐庶去打理,至于他自己么,则是一头扎进了公文堆中,起早贪黑地批着那些似乎永远没见少过的折子,这不,都已到了天将擦黑之时了,公孙明还在大将军府的大堂上忙乎个不停,正自挥笔速书间,却见公孙冷匆匆从外而入,疾

步抢到了公孙明的身旁,紧着便递上了枚小铜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