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州虽然和扬州相邻,但是交趾和东阳的距离,就和现在江苏到越南的距离一样。
若不是扬州海运发达,刘可对于交州的掌控会弱很多。
现在,扬州源源不断地朝交州运输粮食,并且鼓励移民,对交州的统治已经很稳固了。
贾诩的书信,主要对交州的发展进行了一次汇总。
在甘宁大军的威胁下,士壹投降了。他的投降,代表着交州最大的抵抗势力消亡。
贾诩又是威逼,又是利诱,稳定了交州的众多部族。威逼很简单,不服从统治的,统统消灭掉,利诱就是承诺部族首领为官。
然而再从交州学生中挑选新锐官员,协助他们治理麾下,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书院的建立。
让交趾无条件地学会中原文化,弘扬儒家思想。
但是有一定不同于扬州的是,贾诩对于交州的商业采取固步自封的方式,限制发展。
甚至建议刘可,对于交州的商业,“缓三年”。
由于荆州南部被孙策占领,这一条商路已经断了。贾诩趁机收势,再对益州的贸易增加税率。
这一点无疑可以增加交州对扬州的依赖,让他们更加地了解扬州的强大。
而且在刘可出征期间,贾诩还和鲁肃搞了一个联合行动,就是交州派出部族使团,前往东阳学习半个月。
数千人的使团由南向北,一路走来,他们见证了中原的繁荣。尤其是东阳城的宏伟,给他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些人回到交州后,变得老实了。对于贾诩的一些政策,不再抵触。
贾诩的考虑很周到,刘可将他留在交州,无疑是正确的一步棋。
原本刘可还以为他会将交州杀得人头滚滚,局势稳定下来后,刘可再换一个相对柔和的主官去接替他。
没想到贾诩连怀柔的工作都替刘可做好了,现在出头鸟都找不到了。
至于商业发展的限制,刘可也同意了,但是官道还是要修的。
目前扬州的官道基本完工,现在主要修理一条贯穿交州的道路。修好后,俘虏的劳役期限也该到了。
但是交州农业的发展不能落下,刘可认为贾诩这一点做得不够好。
交趾是什么地方?稻谷能做到一年三熟。
怎么可以放弃这个天然的优势?
而且水果之类的就不必说了,南方本来就盛产这些。
还有甘蔗制糖。
刘可将这些告诉他的侍从刘先,刘先一一记录下来,最后整理成文书,发给贾诩。
这就是有秘书的好处了。
以后就形成交州主农业,扬州主商业的发展模式。
交州的地界太大了,刘可还计划分而治之。以后交州就专指交趾,也就是越南地区;而两广地区,刘可决定效仿后世的东吴,建立广州;海南岛就直接设立海州。
如此一来,能够极大地避免动乱。
刘先也将这个想法记录下来,到时候还要和鲁肃、郭嘉、荀攸等人探讨。
贾诩督促刘可尽快完善选官制度,因为官员的缺口还是太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