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一十九章王号(三)(1 / 2)

给文盲解惑这件事最终没有由刘伯温来开口,这件事有点大,张扬在思考了一番之后,还是将田丰、寇准、贾诩、法正等人都找了来,开了一场大会。

而解惑的人则换成了年纪最小的法正,四个老家伙不知道是不是存着考校的心思,一致将此事推给了小家伙。

法正倒是也不怯场,张口就道:“主公,自古以来,王号多如牛毛,数不胜数,始皇帝一统天下之前,商、周、春秋、战国,不论是周王室共主,还是

天下诸侯,皆贯之以王号,此事战国为之最。但始皇帝一统天下,并未分封诸王,反倒是本朝高祖,又重新封功臣、子嗣为王。”

“高祖封王,雍者为尊,其次为秦王,再次为齐楚晋,最后则为赵魏韩燕,其余王号视情况而定,不一而足。”

说到这里,法正观察了一下众人的反应,发现所有人都在认真聆听时,这才长出一口气,继续道:“对于刘氏子孙,王、公区别甚远,但对于外姓之臣

,却区别不大。譬如王莽之安汉公,此乃权臣自封,虽名为安汉,但却暗含王霸之意在其中,再如宋王、中山王等,皆为小王,实乃皇帝子嗣众多,庶

子名分不够,便以所居之地封之,与郡王相同。”

“臣之所见浅薄,所言也有多有偏颇,今主公欲上尊号,可依此斟酌一二,若有错谬之处,还望主公和诸位海涵。”

法正说的这番话暂且不提,张扬敏锐地察觉到了法正的自称,从前不管他张扬的官有多高,下属也只是以下官自称,如今却主动称臣,这是已经准备将

他推上王位了?

刘伯温、田丰等人没在意这个,都已经开始商议王号了,称上一句臣不是应该?他们看重的是法正的这番话,扶风法家子果然见识不凡,这些话里的意

思他们自然清楚。说实话,算不上新鲜,但蕴含的深意却颇合他们的心思。

法正费劲说了这么半天,当然不是简单的告诉张扬,如今有哪些王号,哪个高,哪个低,这些事,用不着他来显摆。他的意思其实更多的还是劝谏张扬

别搞什么幺蛾子,搞出什么不靠谱的王号来,那不光是他张扬丢脸,整个并州都会没法出去见人。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他们这位主公听得进劝谏是不假,但有的时候太过有主见,说是独断专行都不为过。虽然这种情况多出现在打仗的时候,但万一呢

?要是张扬有点什么奇怪的情节,搞出如同张角天公将军那样的王号,那乐子可就大了。

其实说来说去,他们担心的还是张扬的出身太低,平日里又不学无术,不明白其中的含义,搞出点什么稀奇古怪的东西来。

儒家经过这么多年的独尊,周礼那套已经深入人心,这套很有讲究,也很复杂,而且经过战国诸侯和大汉各朝皇帝的完善,已经没有多少创新的余地了

,张扬真要像后世搞出一些什么元、明、清之类的王号,那才真要贻笑大方。

不管是哪类封号,只要你不是皇室子孙,大多头一个就要看籍贯,第二则是看你的地盘,第三是考量功绩,在这其中,还有一个实封与虚封的区别。

就像原本历史中,三国鼎立的时候,刘备封个晋王、燕王,曹操封个蜀王之类的,这就是虚封,封地不在自己的麾下,被封之人除了有相应的待遇之外

,并没有什么管理封地的权利。

而实封自然是封在自己的麾下,除了享受待遇,还可行使权利,非受宠爱之子孙不可得。

大臣同样也是这一套,就比如刘备封赵云为常山侯,赵云回得了常山吗?

封号越尊贵,越是无法离开这个范畴,简单来说,不管是项羽的西楚霸王,还是那倒霉蛋张纯的弥天安定王,乃至张角、张梁兄弟的天公将军、地公将

军,都是一些野路子,根本上不了台面。

法正开口劝谏,刘伯温也不甘人后,开口道:“主公,孝直之言甚是,不过如今却无需顾忌什么雍者最尊,秦王次之,按辖地可也,主公可要有别于此

?”

那边的田丰同样不甘示弱,而且他的劝谏可是出了名的,这次居然落后于人,这怎么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