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89 羯军奋力(1 / 2)

汉祚高门 衣冠正伦 2681 字 4天前

沈牧所言独掌三州军务,其实也是夸大其辞。他目下所镇守泰山郡,本来就是三州之内唯一形胜制高所在,境域之内也有数路王师犄角拱卫。

对于各路人马,沈牧也只有临时的督调权比如石赵大军南掠青州的时候,平常时节也只是各司其事,并没有明确的上下从属。

当然这么吹嘘也不是全无依据,毕竟青州所在黄河下游本来就是一个独立战区,一旦在这战区内发生战事,沈牧便是首要的负责人。从这一点而言,镇守潼关的谢奕的确是稍逊沈牧一筹。

其实王师各边戍将领,权力最大还是枋头的谢艾。即便不以军力而论,谢艾本身便常用假节,有着独立的征讨权,可以随时向河北发动进攻而无需再等待行台批示。这既是出于实际的需要,也是行台对谢艾的能力足够认可。

当然损友互贬起来,又哪里会在意这些细节,事实就是目下的沈牧的确就是同辈之中第一人,在不熟悉的人面前尚还有几分矜持,在谢奕等人面前自然就没有了这些讲究,尤其被耍弄了整整一天满怀忿念的情况下,夜中几人抵足同眠,整个营舍中仍然充斥着沈牧对其他两人的冷嘲热讽。

王师休整野练,行止本就随意,只要能够完成规定的野练任务,繁简都由主将安排。谢奕之所以要将部伍拉出旧洛军城驻在偃师,也是因为知道沈牧会在近日入洛述职。几人互相贬损起来,虽然不留余地,但出生入死、共作患难的情谊也是匪浅。

第三天,虎牢的汇报便也抵达了洛阳,沈牧已经入关的消息便次第传开,所以从午后便陆续有相识旧友往北邙山坡所在的军营中前往欢迎。

沈牧站在辕门外,亲自迎接前来迎接他的这些友人,笑得后槽牙都若隐若现。

眼见诸多良友远出相迎,昨夜在谢奕军中所受满腹怨气已是荡然无存,咧着嘴拍拍站在他身后、眼角隐有乌青的沈云,大笑道:“谢无奕那蠢物只道故作冷待便能抹杀我于世中所积人望,今日你便瞪大眼细观你家阿兄令誉岂是虚置!我是不太热衷这些迎送虚礼,你也要以长兄为标榜,不要过分耽迷喧闹,安心任事,殊功既得,礼赞自来!”

沈云听到这掩饰不住的卖弄,嘴角几乎都耷拉到下巴之下以示不屑,同时冷笑道:“往年你不离镇,无非担心那些浮浪事迹传及四方,为亲长训斥罢了。”

沈牧闻言后,脸上便闪过一丝尴尬,只是还未及反驳,另一侧又有十数人结伴而来,为首者乃是纪友并同样归洛休整的萧元东。

眼见这些人行来,沈牧更是笑逐颜开,大步迎上去且先不理其他人,远远便对纪友拱手道:“我今次归洛,本来就心念定要过府拜望,不意还未入城,竟劳亲翁远出来迎,实在是太客气了。”

纪友脸色本就算不上好,听到这话后更是面皮一黑,下马后稍作拱手,也不说其他。

另一侧萧元东看到这一幕却是大笑起来,指着沈牧说道:“这亲约如何得来,你难道还不清楚?纪文学早已经是懊恼得肝肠寸断,你偏还要在人前宣说。”

这话一出口,周遭一些熟知内情者俱都哄然大笑。沈、纪两家结谊于早年纪国老授经沈大将军,及后多年来也都是守望相助。依照当下世风而言,两家子女论婚也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而且沈牧的儿子与纪友家中小娘也是差不多时间抱得。

其实早在当年,两家亲长便有结亲的意向,不过当时两家小儿俱都年幼,也就押后再议。苏峻之乱后,沈牧在乱中多有收纳失节娘子,虽然用心是善,可也因此得了一个好色孟浪之名。

声名最为狼藉那段日子里,沈牧也担心他这恶名或会累及儿子,约定几个损友将纪友约出灌醉,趁机签下婚书敲定此事。虽然言是游戏,但以两家各自声誉,自然也不会再有什么出尔反尔的反悔。

被损友提及这些年幼荒唐,且不说纪友脸色更黑,沈牧一时间也是略有赧颜,哈哈一笑道:“遍观此世,父母心迹才是至纯。我庭下儿女环绕成群,虽然都是年幼,但念及日后配适如何,也实在让人忧愁。当中苦乐,实在不是你等血嗣尚薄者能知。”

这话讲出来,便有些犯了众怒。当然众人都是正值壮年,倒也不会因此伤怀,但是听到沈牧所言儿女成群之言,也的确都充满了羡慕。

在场众人,大多而立盛年,虽然各自任事繁忙,但也不至于忙得连生孩子的时间都没有。比如纪友已是三子二女,萧元东要少一些,也已经二女一子,就连沈云眼下也已经是儿女双全。但众人之中,抛开沈牧不提,哪怕儿女最多的谢奕,眼下也不过六子二女,二子早夭,但也仍有四子二女。

沈牧敢放如此豪言,那是有着十足底气的。这老小子儿子便有十三个,女儿也有五个,而且生产速度也丝毫没有要降下来的趋势,单单镇守青州这三年内便添了五子二女。

从这一点而言,他评价众人血嗣尚薄,真是让人没有办法反驳。

这么多的儿女,即便是时下难免夭损,但日后婚配如何,也的确需要早作打算。毕竟如今的沈家不同往年,能够与其家攀亲结谊的人家也非俯拾皆是。这么一想,沈牧此前以非常计先敲定一桩婚事倒也情有可原。

只是看纪友那个模样,很明显对沈牧还没有原谅。

且不说旁人如何哄笑,沈牧对纪友这个亲翁那是十足的重视,一路陪同行入那空荡荡营地里被单独隔出的一片待客区域,也并不以纪友一路的冷脸为意,笑呵呵道:“这些年,真是有劳亲翁教养我家阿奴,那小子若有忤逆事迹,也请亲翁不要顾忌与我情面,直接拳脚教训就好。”

沈牧虽然生得多,但却是典型的管生不管养,大概沈家家长们对他的教养能力也都不抱信心。所以除了青州镇内还年幼的几个庶出之外,其余嫡庶儿女俱由父亲并贤妻教养。

至于长子沈基,则干脆就寄养在了其丈人家里,到如今已经十几岁,早在他丈人纪友的张罗下开始进学。

“阿奴笃静知礼,诗书早学,幸在不肖其父。反在家门劣长,少知羞耻,让人扼腕。”

纪友不爽这门亲事,倒不是对自家婿子不满,主要还是不爽沈牧。相反的,他对这个婿子尽心处还要甚于自家儿辈,无论教养可谓尽力,大概也是憋着一股气让这桩荒唐立约的婚事不再为人所笑。

此刻听到沈牧还是如此恬不知耻,纪友便冷笑说道。

沈牧闻言后更觉讪讪,念及纪友为他教养儿子的情谊,纵有羞恼也都不好发作,更何况他本来就理亏。他在青州这几年多出那些儿女可不是单靠自己就能生出,自然也是因为家中又广添妾侍。

如今的吴兴沈氏本就势如骄阳,更何况沈牧除了沈氏嫡近之外,还是行台执掌方面战区的重将,如此出身地位,想不让人用心奉迎都难。而且青兖徐之间乡势也还未彻底荡平,那些乡境豪强观风落筹,主意难免打到沈牧身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