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01 典午第一(1 / 2)

汉祚高门 衣冠正伦 1789 字 4天前

崔悦、卢谌既作为辽边的使者,同时也响应行台的征辟,离开辽边,跨海返回中州。他们一行人先是抵达青州的乐安,然后沿黄河继续西进,只是在抵达汲郡的时候得知沈大将军早已不在行台,于是便折道向北,前往目下正位于邺地的北伐王师大本营。

崔卢二人常年流落于辽边,关于中州的记忆已经变得极为模糊,这一路沿黄河而来,本以为所见应是满目疮痍的残破景致。

毕竟中州行台虽然壮盛,但也仅仅只是最近这几年的事情,自古以来创建困难、破坏却是轻松,永嘉之祸至今将近四十余年,想要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尽复元气又谈何容易,更不要说行台这些年一直不间断的征战讨伐,自然没有太多精力经营地方。

所以,崔悦、卢谌他们心中倒也不敢抱太大的期望。然而他们却没想到,渡海登陆后的第一站便给了他们一个大大的惊喜。

乐安地处青州北境濒海,本就盛产渔盐之惠。他们在海面上刚刚靠近码头,便被那规模宏大得港口并连绵几乎没有边界的舟船震惊得说不出话来。

“今年以来,王事用急,港上诸多泰半军用,若不然繁荣还要更胜数倍。”

前来迎接的青州官员一边引领崔卢一行人众入港,一边笑着解释道。

而听到这话后,一众辽边来人更是无言以对,实在是眼前这一幕繁华景象,与他们已经习惯的辽边寒荒相比,简直是有云泥之判,当中的差距之大甚至令言辞失色,让人不知该要如何表达描述。

微微让他们心情有所舒缓的是之后行程,黄河下游旧年一直作为南北对峙的最前线,因是纵有营建也多为军事所用,如今王事已经大举北进,这些地方也难免有所冷清,但是也有沿岸郡县官府逐步将民户填入此中,那桩桩种种、人头攒动的忙碌景象,也远非辽边可比。

“行台治世,堪称伟业。只怕中朝最盛之时,也未必能过于此啊!”

崔卢二人自是感慨连连,或许这种评价有些过誉,毕竟中国得天独厚,任何大一统的时代都能焕发出勃勃生机。但是中朝得国,本就诸多权宜,即便是有一段时间的繁荣兴盛,但也只是一种畸形的繁华,论及普世惠利,是远远比不上如今的行台。

不过这些辽边来客那种惊叹不已的表现,也的确是让沿途随同的行台官吏们大感欢畅自豪,堂皇盛世已经端倪可见,而他们这些幸逢其时又投身其中者,自然是深感与有荣焉。

荥阳乃是中路王师后勤大营所在,此地下接鸿沟,凡豫州、河洛、淮南、江夏等各地资粮器械俱都集结于此,之后再向河北输送。崔卢二人虽然仅仅只是在此短留,但那堆叠连绵如山峦起伏的仓邸以及蚂蚁搬家一般不断向河北输送物资的后勤军队,仍然给他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与中州骄阳大势相比,辽边豪强不过天野微星,慕容皝枉以人杰自比,终究还是边胡浅见,自寻死路啊!”

虽然慕容皝早已身死,但崔卢等人长年客居辽边,对于这个辽东的霸主心中多多少少还存几分重视,但当真正见识到中国大势已经旺盛集结到此等程度之后,也终于意识到他们旧年那些思计真是多有浅薄。

边胡再怎么骄横一时,但只要一日不入中国,便永远只是上不了台面的边野蟊贼。

一行人跨河北进,很快便抵达了位于邺地的王师大本营。这一个旧年羯国的腹心中枢所在,早已经被王师彻底的掌控,极目四望,到处都是王师各个旗号的营垒所在,连营几近百里,军势之盛,更让这些辽边来人心旌摇曳,激动得不能自已。

“大将军目下巡察营伍,不在三台,但也知二公渡海远来归国,特命我于此迎接。请诸位先往三台,稍洗风尘,待到大将军归来,必盛情款待。”

前来迎接崔卢一行的乃是新任的魏郡太守张坦,短短一年多的时间里,张坦际遇可谓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从一个朝不保夕的降人成为堂堂大郡两千石高官,整个人也一扫旧年颓丧,脸上更是时刻焕发着难于掩藏的荣光。

崔卢二人虽然乍入中州,少知中国人物,但是也知能够担任魏郡太守的绝对不是寻常人物。抛开魏郡于河北重要的地理形势,单单此地乃是北伐王师的中军大本营,他们对于这位行台新贵便不敢小觑。

经过与枋头长达数年的对峙交战,邺城这个河北都邑早已经是残破不堪,王师收复此境之后,也并没有精力和时间进行大规模的营建,仅仅只是将三台旧址清理出来,暂时作为大将军仪驾所在。

此境虽然营舍诸多,如漫天星斗错落分布,但王师真正的主力早已经继续北上,探入襄国南部并广平郡中。仍然驻留在此的,只有包括胜武军在内的豫州、河洛等军府将士几万之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