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主道:“河流的走向纵然有不同,然百川到海,终是殊途而同归的,居士你又何须介怀?”
“殊途……而同归?”
男人缓慢地咀嚼着这几个字,脸上的神色却是越来越暗,隐隐露出阴鸷。
观主喟然长叹,觉得自己似乎是说错了话,令长渊王的理解出现了偏差。
正要好好找补一番,男人本已握在了手里的杯盏重重地落在了香几漆案之上,未能饮尽的茶水溅落于黝黑手背,茶香四溢。
“居士!”
男人转身走向门,但被观主唤住,他略停了一下脚步,与倚立门边的副将李图南目光碰上。
观主摇着拂尘,缓慢地起身,面对着他阔肩窄腰的背影道:“居士,一条河流已经走叉了,沿途的风景自然发生了改变,纵然东流入海,焉知,与原来它所汇入的还是同样一片海呢?居士自身天生祥云五彩,正是一个影响天下大势的人呐。”
而霍西洲已经出门去,不再回头。
李图南沉默寡言、战战兢兢地跟在王爷身后,想递伞又不大敢,唯恐给王爷雪上加霜。
天下着牵丝雨,但这紫云观一年四季香火不断,坐落在主殿前的是一座许愿池。
晨曦薄昼之色静谧地披于树冠硕大,宛如参天伞盖的老树上,那树上密得像蚂蚁的红绸子,则是一根一根许愿带,因为被雨水惹湿,已经不在随风拂动。
香客如织,来来往往。
燕攸宁撑着一把竹骨伞,伞面上盛开着朵朵粉红牡丹,花朵如盘大小,色泽鲜妍欲滴,静止得犹如一幅足可装裱的墨画。她掌中握着一根红色的绸带,在默默里数着,第五百二十一次许愿,但愿能够成功。
——愿霍西洲,长乐顺遂,世世无虞。
——愿霍西洲,能入我梦中,弟子甘愿永眠不醒。
随即,循着一次又一次摸索出来的经验,将红绸抛出。
绯衣不在身边,她也不晓得结果。
但心中说实在的,已不抱什么期望。
伞下边,一只小脑袋瓜钻了进来,偷偷打量她的眼睛,疑惑地看了半晌,“姊姊,你看不到吗?”
燕攸宁不知道是哪家的小孩儿,但察觉得出来小孩儿没恶意,于是点头,试着展露笑容:“嗯,看不到。”
那小孩儿便惊叫道:“那姊姊你好厉害,你看不到,可是那根红绸高高地挂上了树梢!”
霎时,燕攸宁握住竹杖的手收紧,犹如灵魂出窍。
“真的么?”
那小孩儿叉腰道:“真的!可惜姊姊你看不见,我阿爽不骗人的!”
说完这话没多久,阿爽就被他催促的娘亲牵着手拽走了。
燕攸宁一动不动地停在原地,雨势大了一些,纷乱不绝地打在油纸面的伞上,那声音分明轻细,仿佛绣花针落在地面,可在燕攸宁的耳中却放得极大。
是真的吗?
老天是错听了她内心的祝祷吗?
她慌慌张张地撑着伞,拄着竹杖下台阶去。
远远地,在那一帘密雨之中,立着两个人,身材修长挺拔,静默如石。
李图南费力地撑着伞遮过王爷的头,踮脚站得过于吃劲儿,但还是不免顺着王爷的目光注意到那道轻薄得似要与雨丝化去的身影,困惑不已:“咦?是个盲女。”
说罢他眼睛骤然发亮,嘴如放炮似的道:“王爷,我突然想了起来,这女人,应该是夏国公家的永宁郡主,得了病,养在紫云观后山的。”
他啧啧低语:“也不知道是什么病,那夏国公如此狠心,这么久了都不把女儿接回长安,应该是很难治了。”
霍西洲沉默半晌之后,接过了李图南掌心的伞骨,独行下阶而去。
李图南不明就里,来中原没多久,只是隐隐约约听人提起过王爷和夏国公府有段渊源,却不晓得有何隐情在里边,嘀嘀咕咕地跟上霍西洲,才发觉王爷确实来了长安之后全身透着古怪,他下观前台阶的方向,居然是往永宁郡主那方向去的。
这看着,既不像有恩,也不像有仇的样子,李图南实在不懂了,搔着后脑勺,勉强跟上王爷的脚步。
那永宁郡主是个双目已瞎之人,一只手握住竹杖,一只手撑着油纸伞,步履匆忙,幸而她熟悉这里,来来回回走过千百遍了,才不至于被绊倒。
可是雨天路滑,脚下的绣鞋呲溜一声,柔软的杨柳腰朝后仰倒,李图南瞳孔震惊,作为一个怜香惜玉的正人君子他立刻就要抢上前去,不过晚了一步,王爷扶住了她。
稳住她身形,托住她后腰,随即慢慢将她扶正,撤回了右手。
燕攸宁感觉到那股炙热的力量在消去,对方没有进一步的动作,应就只是见她这个盲女行动不便,所以上前搭了把手,燕攸宁绝不是不识好歹的人,立刻便道谢道:“多谢。”
竹篙轻轻地点在地上,发出沉而缓的“咚”的一声。
她在重新寻找方向。
霍西洲袖中的手收紧,望着她漆黑无光、压根没有看到自己转过去的眸,犹如被一剑贯心。
他闭了闭眼,缓慢地呼出一口气,转身欲离。
而怜香惜玉的李图南已经上前一把握住了燕攸宁的伞,她不得不因此停下:“恩公,你有事吗?”
李图南被这声恩公唤得面红耳赤,不好意思地说道:“娘子住哪儿?一个人回去多不方便,我送你?”
说完,他偷瞟了她真正的恩公一眼,王爷那张脸上实在没表情,或者,那张冷酷的像从炼狱里爬出来的脸反正看不出表情。那,姑且就当王爷答应了,送佛送到西,毕竟是他自己先拔腿救人的。